让心理卫生知识走进家长学校

时间:2007年12月17日 | 作者: 信宣处 | 访问量:


     一、父子冲突引起的深思
    一个意外的发现制止了一场社会悲剧,一个偶然的事件向我们发出了警告:家教不当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 果。这向我们家长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:一定要让家长掌握心理卫生知识,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,科学地培养 孩子,使孩子健康发展。
    班主任A老师在与学生的闲聊中得到一个信息:学生小D要杀父亲。A老师心头一惊,小D的形象马上浮现出 来。小D是个令人担心的学生,学习不努力,上课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而影响课堂秩序。班主任苦口婆心 的教育,任课老师的劝导,都见效甚微。小D父亲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,这一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竟使他要杀 自己的父亲?
    班主任老师把小D请到办公室关切地询问,小D含着眼泪述说了父亲因他学习成绩不好而毒打他,打得他身 上青一块紫一块,坐椅子都感到屁股痛。他说他恨父亲,他已准备了一把尖刀,如果父亲再打他,他就和父亲 拼了。说话时露出仇恨的目光。老师吃了一惊,稳定小D情绪后马上家访。家长大吃一惊,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儿 子这么恨他们。自古以来老子打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,更何况他们打的是不争气的儿子。老师给家长讲了青少 年的心理特征,指导家长和小D进行心理沟通。家长和小D沟通后改变了教育方法,父子关系融洽了。
    在现实生活中,象小D这样父子感情对立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的例子是不多的。但是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是很多 的,由于家教不当而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。要让家长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,科学地引导和 教育孩子,必须要让家长懂一些心理卫生知识。
    二、让心理卫生知识走进家长学校
    知识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形式和科学的方法。如何让心理卫生知识走进家长学校,校德育领导小组专题研究 了几次。确定上课内容为:在预备年级家长中讲“帮助子女尽快适应中学生活”,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家长中讲 授“初中学生的生理、心理特点及家庭指导”、“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密切配合同步教育”等心理卫生知识。还 为初一和初二的女学生的妈妈增设“重视女儿生理、心理变化及其教育”的课程。向妈妈们讲授性生理、性心 理及性道德知识。要求妈妈们对女儿进行自尊自爱教育。
    上课形式是班级授课制,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上课。班主任负责组织工作,保证出勤率。上课是由德育领 导小组聘任的专职教师进行的。教材由执教老师编写。
    在家长学校向家长讲授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,深受家长欢迎。课后,许多家长围着讲课老师问这问那,久 久不肯离去。几年来,接受心理卫生知识的家长共达1000多人次,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氛围。
    三、心理卫生知识使家教走出了误区
    1.变指责型为辅导型
    家庭教育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:对学习成绩差,上课纪律松散的同学,家长不是打就是骂。为了改变 不科学的家教法,学校对家长进行个别辅导,请家长当心理辅导员,对孩子进行心理稳定法训练。操作法:让 孩子每天练半小时硬笔字,内容抄写课文,这样便于家长检查测试效果。练字时创设三种不同的环境氛围:第 一种是边放电视或录音磁带。让孩子间隔一段距离或隔墙,但能听到连续性的噪音。第二种是父母不成文地断 断续续的讲话。第三种是宁静的环境。家长有目的地让孩子在这三种环境里抄写,然后检查效果。第一种是在 连续性的噪声干扰下,孩子心理不稳定、注意力分散,精确度为70%。第二种是在间接性的低频干扰下,孩子心 理不太稳定,偶尔偏听父母的谈话内容,抄写精确度为85%;第三种环境安静,孩子心理稳定,思想集中,抄写 准确率达98%。由此可见,学生的健康心理——心理稳定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。家长对子女进行心理稳 定训练后,了解了不同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效率产生的不同效果,从而能自觉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,辅导孩子学习。
    2.纠正了错误的教育法
    爱孩子是母爱的天性,但是如果在母爱的天平上加错砝码,就会误孩子的终身。对教育有误的家长,我们 采用心理暗示法,纠正其错误教子法。
    学生小B与老师发生了矛盾,小B的母亲陪着他到学校来“说理”。小B有母亲的支持态度更为蛮横,扬言要 杀掉老师。儿子口出狂言,母亲无动于衷。对这样的家长,直接的教育很可能引起冲突。只有运用心理暗示法 ,增加她的心理压力,才能使她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子法。我们批评了小B的错误言行,还告诫他要关心和尊重自 己的母亲,一个不满十六岁的孩子做出了违法的事,法律不仅要追究本人的责任,还要追究他的法定监护人— —爸爸妈妈的责任,爸爸妈妈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小B的母亲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。心理暗示法使这个母亲在 毫无思想准备、毫不排斥、毫无反抗的情况下,接受心理影响,配合学校,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。
    3.配合学校同步教育
    心理卫生知识使家长懂得了学校教育不是万能,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,必须学校、家庭 、社会同步教育。
    我们接受一个特殊的学生,这个学生上课情绪不稳定,时而会哭,时而会叫。老师对他进行行为规范训练 ,家长很反感,认为学校歧视他的孩子。在家长学校中该家长接受了“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密切配合同步教育” 等心理卫生知识后,懂得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,与学校进行了沟通,耐心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会尊师守 纪。学校对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特殊的爱,根据学生的实际,先后调换了四个班级,寻找最能稳定他 情绪的学习环境,让他受完九年义务教育。家长写信给区长表扬学校给他了的孩子一份特殊的爱。

分享到: